用户名: 密 码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社会学 >> 农村研究 >> 内容

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

时间:2009/10/15 10:31:42 点击:1976

提要:农村研究正在成为显学,其直接契机是,大批学者在九十年代开始的村委会选举与村

民自治过程ee,有机台深入农村,孝与观察,从串调查。不过,如果我们放大视野,便可发现,目前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大批学者依然钟情于民间田野工作,其动机是寻找中国现代化的路径,其影响则是促进社台科学的本土化。本文就社台科学本土化的含义、农村研究与中国问题意识的关系等,提出若干评论性意见。

关键词: 农村研究  社会科学  本土化

一、为什么要提社会科学本土化

按照文化功能主义的观点.社会组织与文化机{刨都是人适应环境的成果,它们对人的现在与未来生存、生活具有工具性的功能。由此推皓,就社会科学理论的知识论的角度而言,社会科学理论永远是局部理论或“在地理论”,它不可能具有全球普遗性。对此.中国的学者其实早已认识。1937年,^类学家布朗(RBrown)在燕京大学演讲时说道.社台学调查只是依据某一部分事实的考察,来验证一套社会学理论或“试用的假设”。事后不久.费孝通对之提出批评,认为布朗的观点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造成障碍。可惜的是,费孝通(当然包括吴文藻等)所追求的学术道蹄后来并没有得以延伸。而改革开放伊始,中国社会科学界急于“迎头赶上”西方社会科学理论,根本无暇也无心于“从根做起”。这一情势,一直贯穿于1980年代。进入1990年代,情况有所变化。

早在1982年,台湾学者杨国枢与文崇一主编了一本名为<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)的书,该书算是社会科学本土化(中土化)运动的启蒙书籍。1993年,南杨国枢主编的<本土心理学研究>期刊正式发行,该刊明确提出:“本刊的创立宗旨是结合各个华人社会的,理学者、人类学者及社会学者,以及其他杜会科学及人文学研究者,共同提倡与推动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之术土化研究的学术运动,以逃成建立华^本士心理学的最终目的。”杨国枢自己也深有感触地说:“西化心理学采用西方探讨的课题、运用的理论、界定的变项、制作的测且工具,其无助于当地人之心理与行为的理解,无助于当地人之心理生活的政普,更无助于当地人之社会问题的预防或解决。”他还给有志于心理学术土化研究的同仁提出了具体的努力目标,即,探索中国人之心理与行为的本土化研究的适当方向及课题;娃构中国人之心理与行为的本土化研究的有用概念及理论;设计中国人之心理与行为的本土化研究的有效策略及方法:建立中国人的本士心理学,展示其在中华心理学发展史中的意义,井彰显其在世抖心理学发展史中的角色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未完,如需全文请联系本站,谢谢!

作者:吴重庆 来源:网络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在线咨询:(有事点这里代写咨询客服一号) (有事点这里代写咨询客服贰号) (有事点这里论文代发咨询三号)
  • 哪里有帮忙写论文的_写硕士毕业论文多少钱一篇-慧丰论文网(www.24m5a.com) © 200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verved.
  • 慧丰拥有版权